
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日照报道
“你家的拆迁时间再推迟半个月,我跟施工方再协调协调,咱最终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点,把这事解决了。”莒县人大代表张守强的一番话,让一场僵持了一个多月的拆迁纠纷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在日照莒县阎庄街道,一间“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最生动的基层实践注脚。
董梁高速日照段施工段途经莒县阎庄街道伦家当门村,涉及村民陆京围家的养殖场搬迁问题。当时,他家的170多头猪正是育肥的关键阶段,为此他与施工方僵持不下。
随后,他向阎庄街道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反映了这一问题。莒县人大代表张守强得知后,立刻开展走访调查、请专业人员核算养殖场有可能面临的经济损失,了解清楚事实情况后,将双方聚到一起先后进行了四次面对面调解。最终,为陆京围争取到了三个月的缓冲期,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陆京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签署新协议时他就说了一句话:“我信张守强代表!”
作为施工方的山东铭祥机械工程公司总经理徐延全也为调解工作室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在全国各地施工,但像阎庄人大代表调解室这样解决问题效率高、又公正、有温情的地方非常少见,希望可以推广到更多地方。”
莒县阎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喜娟介绍,2022年5月,阎庄街道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正式运行以来,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矛盾调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接待群众150余人次、共调解案子120余件、调解成功111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量较2021年下降40.6%,热线问题未解决数量下降38%,过程满意率和结果满意率均位于全县前列。2023年3月,工作室被日照市人大常委会授予“2022年度市人大代表履职先进集体”,阎庄街道于2023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助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质效的重要平台。
阎庄街道的实践,是日照市推动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东港区建立“代表+调解”机制,打造“青橙”校园调解室、“莓香荷韵”大嫂调解等特色品牌;岚山区高兴镇延伸代表服务“微触角”,推动代表嵌入网格体系,联系群众1600余户;五莲县中至镇将联络站设进司法所,邀请代表担任调解员,已化解纠纷30余起。
在民主选举方面,日照严格落实“双联系”“代表接待日”制度,推动代表进站听民声、解民忧,并通过述职评议强化代表履职责任,密切与选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代表更好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民主协商渠道也不断拓宽。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搭建起社区居民群众“协商议事厅”,东港区“小马扎议事会”通过群众提事、网格议事、代表定事、联动办事、选民评事,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岚山区打造“发现问题—协商讨论—处理解决—结果反馈”基层民主协商工作闭环;五莲县探索实施“321工作法”,使代表在议事中明确履职方向。各立法联系点与联络站广泛征集民意,今年以来,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就相关法规草案征求意见300余条。
民主决策参与持续深化。各级代表围绕民生关切深入开展调研,推动决策更贴实际、更合民意。东港区在6个镇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共票决出57个教育、医疗、养老等项目;莒县店子集街道试点“居民代表议事会”制度,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目前该制度已在全市16个街道推广。
民主监督实效不断增强。各联络站发挥“监督台”作用,组织代表和群众开展多形式监督。东港区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督办建议;岚山区打造“午餐会”“夜谈”“田间地头”“当门炕头”等监督“直通链”;莒县设立28处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从调解一桩纠纷,到推进一片治理,日照正通过一个个“小切口”的扎实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