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本文之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您将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的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的热点、领袖的历史等相关内容。
谢觉哉,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也是横跨三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历程中,谢觉哉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事业上,谢觉哉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但在感情方面,他始终背负着深深的愧疚。
谢觉哉出生于1898年,15岁时便与年约20的何敦秀结婚。何敦秀比谢觉哉年长,是当时传统的婚姻习惯之一。她出自中医世家,家教严谨,温文尔雅,因此这段婚姻相当美满。谢觉哉与何敦秀携手走过了21年的岁月,育有四男三女,婚姻生活和谐美满。
在谢觉哉的前30多年,他一直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中,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始终未曾有过事业的突破。直到20世纪20年代,新思想迅速传播,许多年轻人纷纷投身到拯救国家的事业中,谢觉哉在36岁时也背起行囊,决心探索救国之路。
展开剩余86%1920年,谢觉哉离开家乡,前往长沙担任《湖南通俗报》的主编。就在这里,他首次遇见了比自己小9岁的毛泽东。当时的毛泽东激情四射、锐意进取,而谢觉哉也被他的理想主义深深吸引。
尽管在事业上异常忙碌,谢觉哉依然不忘家中的妻子,经常通过信件与何敦秀保持联系,向她亲切“汇报”自己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大革命的失败,谢觉哉四处漂泊,和妻子的通信断断续续,直到十年后,何敦秀才收到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音书久断绝,生死不可踪。累汝苦思念,暮暮复晨晨。累汝御强暴,一夕或数惊。累汝家计重,荆棘苦支撑。遥知鬓发改,不复旧时容。”
1939年,何敦秀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谢觉哉特意写了四大张纸的信件给她祝寿,心中对妻子充满愧疚,因为这些年妻子一人承担了家中的重担,而如今,他已再婚。
谢觉哉一生有过三任妻子,其中与第二任妻子的故事较少为人知晓。
1931年,周恩来从上海调至中央苏区,带来了名叫郭香玉的女同志。郭香玉为人朴实能干,虽然话少,但她有着丰富的革命经验。郭香玉出生于龙岩市的江山铜砵,1897年生,早年丈夫去世,独自抚养儿子。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郭香玉决定投身革命。
1929年,郭香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厦门中共福建省委工作,主要负责内务工作。尽管她肩负重任,但外人却认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佣人”,默默无闻地服务大家。在福建省委的大家庭里,郭香玉的日常工作包括早起为同志们准备早餐,烧洗脸水,洗衣服等家务活。
然而,1931年3月,郭香玉所在的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破坏,郭香玉被捕入狱。尽管身陷囹圄,她始终保持着沉默,从未透露任何党的机密,最终,敌人只能将她释放。
出狱后的郭香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来到中央苏区。在这里,邓颖超为她安排了新的工作,照顾年长同志。她最终被安排到谢觉哉的身边,谢觉哉已经年过半百,对新来的女同志郭香玉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与照顾,这让郭香玉深受感动。
时间一长,身边的同志们开始开玩笑地问郭香玉:“你觉得谢老怎么样?”郭香玉羞涩地低下了头。
1934年,谢觉哉与郭香玉在瑞金沙洲坝结婚。婚后,郭香玉感受到了丈夫满满的爱意,尽管她因小时候裹过脚而走得慢,总是感到自卑,但谢觉哉安慰她:“香玉,不要因那双小脚而心生困扰,它只是旧社会留给你的纪念。”
谢觉哉对郭香玉极为宠爱,每天清晨和傍晚,他都会亲自为妻子端来洗脸水和洗脚水,郭香玉对此感动不已,曾劝丈夫不要如此,但谢觉哉却笑着说:“你这是旧思想,男女平等,你不方便,我来照顾你是应该的。”
然而,这段幸福的婚姻因为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而戛然而止。郭香玉由于身有小脚,在长征时被留在了根据地,谢觉哉得知后心痛不已,但无能为力。随着根据地逐渐失守,郭香玉被迫随部队四处流亡,最终在与敌人遭遇时被捕。敌人得知她是谢觉哉的妻子后,对她进行了残酷的威逼利诱。
敌人用残忍的手段将她倒挂在坑中,逼她交出红军机密,然而郭香玉始终保持坚定的沉默,最终被敌人活埋。谢觉哉直到两年后才得知这个噩耗。为了悼念亡妻,谢觉哉写下了感人的诗《浣溪沙·忆郭香玉同志》:
“坚贞勤朴我怜卿,才得相亲又远征。依依驻马不胜情,一齿仅存犹喷血。百鞭齐下不闻声,光宇千秋玉比馨。”
谢觉哉与第三任妻子王定国的婚姻,属于“组织安排”。1937年,谢觉哉被派往甘肃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王定国也在兰州的办事处工作。组织安排王定国与谢觉哉结为伉俪,而王定国也欣然接受。
王定国回忆道,起初谢觉哉让她去办公室拿报纸,她三次拿错,谢觉哉便耐心地教她认字。尽管两人相差近三十岁,但他们的感情愈加深厚,王定国陪伴谢觉哉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
虽然谢觉哉多次再婚,但在面对如何对待发妻的问题上,他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敬意与感情。他在信中告诉何敦秀:“你永远是我的夫人。”并劝她六十岁后不再过多操劳,享受平静的晚年。
谢觉哉共给何敦秀写了八封信,每一封都充满了对她的关怀和爱护。何敦秀也深知丈夫的心意,每收到一封信,都会珍藏起来,如同珍宝一般。
1951年,谢觉哉写下了最后一封信,劝何敦秀不要到北京来,考虑到彼此的生活。但在五十年代末,何敦秀还是被小儿子接到了北京。谢觉哉和王定国也曾邀请她来家里做客,何敦秀见到王定国后,握着她的手说:“王定国同志,感谢你这么照顾谢胡子。”
何敦秀晚年过得十分幸福,直至1967年去世,王定国亲自为她料理后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更多精彩内容的推送。
发布于:天津市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