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杭州有着难解的缘分。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到访这座城市,累计到过杭州50余次,最愿在西湖畔工作、生活近800天。大部分时间住在刘庄,在那里写下了《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这4首诗词,表达对杭州山水的浪漫情怀。他也曾深情地说过:“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西湖国宾馆西楼、靠近湖水的一处,矗立着一块椭圆形的太湖石碑,碑面镌刻着“毛泽东赏雪处”六个字。碑背面嵌着一张黑白瓷板照片,下面的说明写道:“一九五三年冬,毛泽东主席在刘庄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看到窗外下着大雪,西湖银装素裹,兴步湖畔,留下了伟人永恒的纪念。”
1953年12月28日零点,毛泽东在火车上刚度过60岁生日,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的成员等抵达杭州,住进刘庄一号楼(即西湖国宾馆的前身),一直住到1954年3月17日夜里回到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来杭州,也是住得最久的一次。在起草宪法的繁重工作中,他仍然挤出时间坚持爬山,登过玉皇山、南高峰、北高峰、五云山、凤凰山等名胜。
展开剩余46%1月23日,杭州下起大雪。当地人说这是几十年未遇的一场雪。次日雪停放晴,毛泽东对雪情特别喜欢,清晨就来到湖边观赏雪景。美丽的西子湖畔和远近的群山都披上银装,太阳升起时景色格外迷人。毛泽东身穿深色呢子大衣、头戴浅灰色呢帽,双手插在身前,站在湖边的石栏处,凝望远方,脸上带着微笑。就在这一瞬间,被誉为“红墙摄影师”的侯波按下了快门,这张经典照片于是诞生。
这张毛泽东赏雪的照片,常被标注为“1953年冬”,但实际上拍摄时间应是在1954年初。照片背后的雪中长堤,就是刘庄对面的苏堤。再看细节,毛泽东所穿的呢子大衣扣子上下似乎扣错,衣摆也呈现出一高一低的样子,似乎他并未在意这些穿着的细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并不斤斤计较衣着的琐碎,却以高度的人民情怀和为民初心,形成了那种崇高而 enduring 的形象,深深镌刻在人民心中。
发布于:天津市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